找到相关内容309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本法师答:学佛须常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应具备何种条件,方可堪称善知识?

    、达实性:实性是正法的别名,由现证慧通达,或从闻思教理得通达。   四、悲愍:有慈悲心,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而是能清净说法。   五、巧为说:成就辩才,能善巧方便为众说法,所以容易了解,容易得益。...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12712545.html
  • 闽院学子齐心力,悲智双运夏令营(六)

    悲智双运夏令营!诚挚的感恩和感谢主持此次活动的厦门市闽南佛学院第九届毕业班的各位法师们的齐心协力,悲智双运,方便善巧,化度群萌!衷心的祈愿和祝福法师们继续继承和发扬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思想和弘一大师...

    【佚名】

    |夏令营|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8/09002313212.html
  • 安徽鼓山寺首届佛教艺术夏令营报道(第二天)

    看话头、照顾话头、参话头,法门丝毫不乱。随后,众营员个陈疑情,法师一一开示,断疑除惑,众营员法喜充满。 午斋已,午休毕,下午道心法师为我们讲述中国佛教音乐。道心法师清瘦儒雅,年轻而法融,以种种善巧...

    夏令营新闻组

    |巢湖鼓山寺|夏令营|绍云老和尚|智文法师|道心法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8/10593813362.html
  • 净宗法师答:若发现临终人挂念世间,佛来又走,怎么办?

      问:若发现临终人挂念世间,佛来又走,怎么办?   净宗法师答:临终佛来,说明佛不违约,不负众生;众生自己不愿去,说明众生愿心不诚,有负于佛。然事既已至此,欲求补救,必须:一、切莫哭泣强留。二、善巧安慰开示,帮助他放下世情,发起增上愿生心。否则必定堕落轮回,想再遇念佛,往生净土,难矣!如本集宗归师、刘茂仲往生事例。由此也可知,临终善知识开示助念的重要。 更多净宗法师佛教问答 ---...

    净宗法师

    阿弥陀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8/14315013509.html
  • 东林慈善门诊部建立会员制度

    重要法门。华严经云:“菩提心以大悲为本”,以疾病为缘而起大悲之心。慈善医疗事业更是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第一善巧方便,冀诸大众积极参与,共同维护东林慈善门诊部公益平台的良好运行和发展。   东林慈善门诊部...

    【佚名】

    |慈善|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8/08033013703.html
  • 秦皇岛市佛教协会将举办"第二届正觉之音佛学讲座"

    公开出版发行。 法师以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宗十三位祖师的著作为两大参照坐标,提倡解行并进。法师在继承净宗圣言量的基础上,以述而不作的态度,针对信息时代众生根机,以本土化、现代化的善巧...

    水岩寺

    |秦皇岛市佛教协会|正觉之音佛学讲座|大安法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11/22075218941.html
  • 正修慧时应具足六种殊胜和六波罗蜜多

    暂时和究竟的义利,而修习智慧。   四、善巧方便殊胜:以无分别智摄持,初学者以通达诸法无自性的智慧摄持。   五、回向殊胜:修慧善根悉皆回向无上菩提。   六、清净殊胜: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六度|闻思修|般若|波罗蜜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15254926382.html
  • 省常大师生平与思想

    无从详考。大师在念佛实践中,注重引进《华严净行品》来规范、净化念佛人的身心言动。使净业成就更加上一份保证。莲社易名净行社,寄寓大师弘扬净宗的善巧与深旨。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1541954.html
  • 噶举派上师之首——金刚总持佛

    精髓,所以是噶举白派众传承上师之首,一切的传承教法都是由金刚总持直接传授予噶举派的。金刚总持的双手交叉,右手持金刚杵象征「善巧」,左手持金刚铃象征「智慧」,是「不二法」以及「空界」的究竟代表,即是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0443248.html
  • 佛法对当代人的意义

    又叫做“方便道”,就是适应众生、度化众生的某种“善巧方便”。究竟道就叫做“理”,方便道就叫做“事”。     佛学,严格的说,不外乎谈“理”与“事”。把握这两个方面,就可以把佛教的脉络找出来了,这是...第一义”。第一义就是真实的究竟道,由于究竟道是无可言宣的境界,佛陀不得不借用“异方便”来适应众生、善巧方便地来开显这个第一义的境界,使众生透过这个方便悟入佛法。所以方便须有善巧,没有善巧就不成其为方便。“...

    宏印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844032.html